侧边栏壁纸
博主头像
雨迹轩博主等级

行动起来,活在当下

  • 累计撰写 348 篇文章
  • 累计创建 18 个标签
  • 累计收到 0 条评论

目 录CONTENT

文章目录

孙燕姿 是时候 刚刚好

雨狮
2011-03-12 / 0 评论 / 0 点赞 / 186 阅读 / 2843 字


《大周末Hotspot》:H
孙燕姿:S

四年前,想要自由地做选择

H:前三年发七张专辑,后七年发三张专辑,你是如何做到让自己慢下来的?

S:因为前面三年我一直在很单纯地做歌手。《逆光》之后,我觉得我的工作已经完全被定义了,所以就想先不去做这个,做一点别的看看会怎么样。我觉得生命就是一个过程吧!这四年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我好像没做什么正经事,但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觉得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,还是要把自己的心打开,想做就去做。

H:过去四年里你除了在几场演唱会和少数活动上亮相,几乎淡出乐坛。这四年你到底去了哪里?

S:很多人都说我这四年好像去休息,可是其实我只是想要做跟专辑没有关系的东西。四年里,我去学了烹饪、瑜伽、开演唱会、看一些以前不太会看的书、做服装设计。举个例子,当你看到你的每一件设计变成一个系列的时候,你就会觉得:哦!对!这就是我当初构想的东西。然后你把它一一地呈现出来,或者说把它穿出去、穿上台,这是最开心的。起码这四年的生活我是非常开心的。

H:记得之前你说过感觉不自由,有时候也不知自己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。现在对自由和辛苦是否有了新的理解?

S:后来我才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是自由的,都可以自由地做选择。这也是我这几年的收获吧。至于辛苦,以前的想法太自我了。每个职业都有每个职业的辛苦。做歌手辛苦、做记者辛苦,谁不辛苦呢?以前总有人跟我说:“哇!你这么辛苦,为什么要这样过?”可是想一想,没有以前就没有现在,没有现在就没有将来,你付出努力,就一定会有收获。



那四年,由着兴趣做事的四年

H:淡出乐坛的这段时间,你是否仍习惯成自然地留意乐坛变化?

S:真的没有留意。以前就是没有什么机会做歌手以外的事,忽然有了空间怎么还顾得上留意。但要说“放得下”吧,好像也不完全是。我应该是放不下,才又回来的吧?(笑)

H:当红的歌坛小天后,淡出四年后会什么样子?这期间你有担心自己的人气下滑吗?

S:你说是怕人家忘记我,还是再出来没有那么的有名?我没有想那么多。可能担心也有一点点,但还是想把我感兴趣的事情都学会。我觉得我的生命、生活它是不会停下来的,因为停下来就不叫“在生活”嘛!就算现在不唱歌、不表演,生活也有其他的部分。我就希望有自己的时间,由着兴趣做事。

H:即便几年没有发专辑,仍然一直得到歌迷的关注。你希望带给他们什么样的影响?

S:我发现其实称号(天后)都是很沉重的东西,我只想好好唱歌。很多歌迷说:“你陪伴我一起成长。”我觉得很温馨,可是你要我一直做很完美、很正面的那种,也很有压力。我觉得大家都要自己找力量吧!我只是做一些最基本的,比如说知道自己有哪些坏习惯,就把它变成一个私人的东西,尽量把好的、正面的东西传递给大家。

H:你在淡出的这四年里,接的几个工作都是和新加坡有关的。比如出任新加坡形象大使;上海世博会时,你和蔡健雅、阿杜一起唱了新加坡馆的主题歌。

S:这也是一种责任吧!因为我是新加坡人,国家的事就一定要做啊!



四年过去,且行且珍惜

H:去年演唱会的主题为:“答案是”,这一次的新专辑名字为:“是时候”,二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吗?

S:去年演唱会的时候,有人问:“答案到底是什么?”;今年又有人问:“是时候做什么?”其实我是想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告诉大家懂得珍惜、不要错过当下。也是出于这种想法,包括这次发专辑,我都在跟自己说:“不管做什么都一定要做好,因为都不知道下次有没有机会,也不知下次的机会是什么样的、将来会有怎样的转弯。”

H:《是时候》是你参与最多、创作时间最长的一张专辑,马上就要推出来,心里是否有点紧张?你做歌会考虑听众吗?

S:其实还好,不是特别紧张,因为尽了最大的努力。而且我知道我的歌迷喜欢什么,像这张专辑里的《快疯了》,我想他们就会喜欢。但是我创作的时候也没有特别去想非要做出一个怎么样的歌,就是很自然的。

H:这次为歌曲《愚人的国度》填词,以后会更侧重创作的方面吗?

S:不一定。随缘吧!

H:新加坡国家不大,但是很多歌手都是又会唱、又会写,你也是18岁就写歌。为什么新加坡会孕育出那么多的创作歌手?是否与当地的教育、环境有关?

S:从我自身的感受来说吧,我们小时候,音乐啊、流行性的东西不是很健全,不像在台湾,有很多艺人活动,有很多机会做明星,在新加坡没有。所以可能就变成不喜欢的就不喜欢,那种喜欢音乐的人就会一直做、一直做,很努力的样子。

H:《是时候》这张专辑中你最喜欢哪首歌?有没有重点推荐?

S:我不太想做推荐,大家还是去听吧!因为喜欢你的就会找理由去喜欢



转载《大周末》

0

评论区